原來傳統平行式雨刷的效率只有對開式雨刷的一半

講到雨刷的形式,談的大多是講雨刷的接頭與軟骨硬骨,但我今天想來講的是雨刷如何刷的樣式。

目前為主流和傳統的刷法是平行式的雨刷(兩隻雨刷往同一個方向刷),其次為對開式或蝴蝶式的雨刷,代表車種有八代九代CIVIC、KUGA、FOCUS MK3等,其實還有第三種 - 單臂式的雨刷,但僅出現在以前某些賓士車款,但這樣的車現在已經都沒有了,在這邊就不再討論。

有關平行式和對開式雨刷的優缺點,其實已經有媒體將之都整理出來 (連結),相關的文章也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卻都沒有被寫出來,而這最重要的一點竟然連我也是最近才感悟出來,也難怪大家都沒有寫到這一點。

我還是不免俗地彙整其他媒體或式網路上文章所整理出來的優缺點:

平行式雨刷優點:

  • 製造成本相對較低(可用較短的連桿與較小的馬達來驅動)
  • 前擋風玻璃中央部分沒有盲區
  • 水流不會從玻璃中央流下來影響視線

平行式雨刷優點也同時式對開式雨刷的缺點,我就不再贅述。

平行式雨刷缺點:

  • 覆蓋面積較小
  • 前檔兩邊(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區域)的雨刷覆蓋面積較不均衡

平行式雨刷缺點也同時式對開式雨刷的優點,我也就不再贅述。不過上述沒有提到的優缺點其實還有兩個:

1. 雨刷片的價格

平行式雨刷的尺寸通常是一大一小,但對開式通常會是兩個大的尺寸。以八代CIVIC為例,雨刷是26+23或26+24吋,同級別尺寸的ALTIS雨刷尺寸擇是26+14或26+16吋,不過雖然差了10吋左右,雨刷也會比較貴,但其實差異並不算很巨大,也或許因為這樣而沒有被其他媒體內入文章中。

2. 雨刷效率

「雨刷效率」將會是今天文章的重點,而且連我自己也改到很意外,也是在比較長時間的使用下才發現兩者的效率有很大的差異。

之前在開八代CIVIC時,如果遇到非常大的雨勢,常有一個狀況,就是會看到所有車輛都減速慢行,但我並未放慢太多車速,因為我認為視野都還很清楚,當時只覺得大家應該是比較小心開車而已,所以才將車速降得那麼慢,並沒有多想。

後來換了ES,除了一開始便發現雨刷的轉動速度明顯不及八代CIVIC之外,等再開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雨刷速度有差別,就連效率也差很多,導致現在只要雨勢稍微大一點,我就不得不降低車速,因為如果不降低我根本就看不清楚前方的道路。

仔細想想,下雨的時候,整個視野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駕駛座的正前方,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對開式雨刷,當只刷一次(上下往返各一次)時,那麼駕駛座的前方會被完整的刷到兩次,而這兩次的視線都會是清楚的。此外,左右兩隻雨刷重疊的區域也不算太小,而這個區域可是被刷了四次之多。

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那再來想像一下如果是重統的平行式雨刷 (如上圖),當雨刷刷到最高點的時候,雖然駕駛座正前方的雨滴雖然會被大雨刷刮走到最左側,但與對開式雨刷不同的是,右邊的雨刷卻也同時會把右半邊的雨水刮到駕駛座的正前方,而且雨勢愈越大,被刮到駕駛正前方的雨水也會愈多,要等左邊雨刷刮回到原處(完成往返各一次),才能將所有雨水刮到下方。

所以嚴格來說,駕駛座前方最重要的區域,在雨刷上下一次的過程中,只有在這個時候,視線才是清楚的。因此,對開式雨刷刷一次能得到兩次清楚的視野,但傳統平行式雨刷只能得到一次清楚的視野,所以對開式雨刷只要有平行雨刷一半的速度,便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結論

原來對開式雨刷的刮水效率是傳統平形式雨刷的兩倍,難怪在我開八代CIVIC的時候,從來不覺得大雨會影響我的視線,但一換到ES,只要雨勢稍微大一點便會覺得看不清楚路況,這時就只能大幅降低車速並睜大眼睛開車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