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很危險???

忍不住想評論這篇文章:

商業周刊第1526期,標題:安全感很危險 連結 ,作者: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黃麗燕
以下我 quote 出幾句話我覺得有問題的部分:
所有CEO都是這樣,擁有光芒,同時也必須負起所有責任、和所有人的疏失。「概括承受」本來就是CEO的天職,但對我來說,那並不包含為公司每個人創造安全感。 
要說到安全感,我才是公司最沒有安全感的,因為我最沒有保障,沒有黃金降落傘,也沒有花園條款,老外一通電話、一封EMAIL就可以隨時叫我走路。所以,我隨時讓自己處於備戰狀態,危機意識更是如影隨形。 
安全感對我而言是個幻象,就像海市蜃樓,看起來很具體,其實是空的。在商場上,安全感更是假議題,永遠不存在。安全感越高的公司一定特危險,這表示他們對外界開始無感,溫水煮青蛙,等意識到危險逼近,往往來不及反應;若一家公司的CEO宣稱可以給員工安全感,讓大家無憂無慮,他一定是競爭者派來臥底的,因為這種公司的毀滅通常都是一夕之間。 
所以我自己不追求安全感,也不讓同仁期待在公司會有安全感,那不是我想營造的氣氛;對我而言,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危機意識。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標題若改為 "危機感很重要",會比較恰當!作者似乎把 "沒有危機感" 和 "安全感" 畫上等號,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
我們先看看GOOGLE的案例,公司裡面不僅有免費且 24H 供應的食物、免費的通勤車、免費按摩、健身房、瑜珈、免費洗衣等,這些不外乎就是要提供員工安全感,讓他們更能全心投入工作。

當然,我認為也不是每間企業都要效仿GOOGLE,有的公司也是給高壓政策,但是經把安全感說成危險,難道李奧貝納集團包含執行長以下的員工通勤都騎機車而且還不戴安全帽?通信使用的都是三星S7手機?辦公大樓的電梯也不要保養,讓鋼索要斷不斷的,這樣才不危險?

我的經驗是,通常會講這類話的人私底下就會是這種人 (連結),說安全感很危險但自己卻享有安全感!

首先,作者是小百貨行老闆的二女兒,以二十多年前就能取得五專學歷來說,先天的家庭優勢就已經贏過一票人了,安全感早已有了基礎的根基 (家庭背景+學歷),至少不會像許多家庭居無定所、高中甚至國中畢業就開始承擔家計,這些人根本無法體會甚麼叫做 "安全感很危險",因為他們時時處在不安全感中。

作者專科畢業工作五年後,當商外上公司行政主管,卻願意薪水減半 (從三萬六千元變成一萬八千五百元) 改行往上爬。試問,有多少不穩定的家庭能承受得起這樣的改變?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低聲下氣,誰不願意往上爬?弱作者承擔家計,會願意冒險讓薪水減半嗎?試問會有多少承擔家計、當上外商公司行政助管的人,只因為自己的想法去改行讓薪水減半,然後讓整個家庭陷入經濟困境?

如同我之前所寫有關創業家兄弟一樣的情況 (連結),雖然他們鼓勵冒險,但如果不是原生家庭的背景和後台夠硬,應該連一次的失敗也無法承受;戴勝益若不是家境夠好,如何能夠跟親友借上千萬創業;王雪紅不跟父親拿一毛錢白手起家創業,但是卻是她媽媽拿了房子去銀行抵押500萬創業,而這間房子是王永慶買的;同樣的,如果不是作者有其他人(家庭)的支撐、或是沒有後顧之憂,誰敢這樣做?

此外,全台誰不是老闆叫你走路你馬上就得離職?作者這是拿公務人員比較嗎?更不用說甚麼 "黃金降落傘" 和 "花園條款",我連聽都沒聽過,工作能符合勞基法、有健勞保就已經很偷笑了!我本身就是公司非正式編制的員工,很多福利都說要等正式員工報名完還有名額才可以留給我們,而且工作十多年來直到2017年才納入勞基法保障內,這十多年的加班費 (累計近千小時) 等於是捐給公司。就如網路上討論的,你敢去跟老闆要求勞基法嗎? (連結)
當初我也認為遇不平事一定要站出來
然後呢?
我檢舉公司違法
打勞資訴訟
我都贏了
結果就是拿了錢離職
離職後更慘
新公司一定會去你前公司徵信
聽到你是會檢舉公司的人
誰敢請啊
像作者這樣的情況,已經比許多人幸運多了, 卻還說是全公司最沒有安全感的人?難道公司其他職位都是鐵飯碗?都不是主管叫員工走路他就得走?

而作者帶領公司連續十年業績全台第一,經濟肯定已有很穩固的基礎,即便沒了工作,可能別說一年兩年,說不定十年不工作可能還過得去;我可能好一些,但若沒工作的話也大概撐三四個月就會破產了。用 "老闆叫你走路就得馬上離職" 來跟自己隨時保有不安全感來畫上等號,卻沒提到自己有著穩固的經濟基礎,這樣合理嗎?這就如同川普說會捐出總統薪水,你會覺得他捐出所有的薪水就很偉大嗎?

不過以不安感來說,我還比作者多,難道我會因此比作者覺得還 "安全"?作者不追求安全感那是作者自己的想法,fine那是她的自由,而我也理解作者只是想鼓勵大家要保持危機感,所以我一開始就提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改為 "危機感很重要",而不是 "安全感很危險"。不清楚作者實際上在工作的表現如何,但單以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說,似乎真的只有專科的程度。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下層為生存、往上則是安全感、歸屬感、自尊和自我表現。沒有安全感,立即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這也是大部分人的情況。所以,如果作者要訂這樣的題目,建議作者將所有積蓄全部捐出來,把自己弄得 "沒安全感時須面對生存問題" 時,在來說 "安全感很危險" 才比較有說服力!不要像我前面提到的例子,明明過著穩定安逸的生活卻要年輕人勇敢出國去闖、明明家裡很有錢卻勸年輕人勇於冒險不要怕失敗,而這篇文章則是明明自己就很有安全感卻要其他人不要怕沒有安全感。

[2019年8月13日更新]

最近讀到一本書,書名為 "向Google及摩根史丹利學習超高效會議術",書中提到:Google一直到最近才清楚明白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性,表示 這才是提高團隊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這樣的說法完全和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黃麗燕是背道而馳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