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個人對創業感到興趣,昨天參加了一場由 "郭家兄弟" 中的哥哥 Jerry 所主講的演講,主題就是他們的創業故事。
在參加前,其實我也對他們充滿好奇與疑慮,雖然看過幾篇有關他們的報導,對他們只有幼幼班等級的認識,但也想了解他們如何面對家庭與生活壓力、踏出創業的那一步,反而對他們 "怎創業成功" 比較不感興趣。我猜測他們應是單身,才不會像我或很多人一樣被房貸與小孩與家人的教育與生活費綁死而不敢隨便離職去創業。另外,既然創業的都是網站,個人認為創業關鍵靈魂人物中一定有一位是寫網頁或資料庫的高手。
演講才沒多久,謎團就解開了一大半。
從整個演講中我感覺到,哥哥對於創業的體會大概是 "事情做了就知道,事前不需要太多的規劃和拘束,環境自然會逼得你去想辦法",尤其 "速度快、保持彈性、且戰且走" 似乎是他們主要的經營策略。
雖然言語中他表示創業講的就是如何 "生存",但是卻沒有說這個生存指的是公司,還是個人與家庭,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一個人創業很可能全家的生計全部賭下去,萬一失敗會馬上面臨生活問題。尤其面對失敗時,郭家兄弟看起來似乎也是格外的輕鬆,感覺上好像是失敗了就失敗了,吸收失敗的經驗再來一次即可,但問題是很多創業者恐怕連一次的失敗也承受不起。
另外哥哥給我的感覺是,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用力的、盡情的玩 (指的不是玩樂),這個說法我了解我也認同,但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恐怕是玩不起的。當郭家兄弟心裡在想 "我輩子要過怎樣的生活" 時 (演講中哥哥所提到的),我想很多人心裡想的是 "萬一錢不夠明天要怎麼活下去?"。
要特別說明的是,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對他們的認識只有幼幼班等級,而以下都是我個人的推測,而網路上有關他們的文章雖多,但幾乎沒有提及過他們以前所生長的環境和家庭背景,所以我的猜測和實際的情況也極有可能是很大的出入的。因此,如有誤也還請留言糾正,我會立即修正。
以下我簡單解讀歸納幾點他們與一般人不同的 "創業" 三大關鍵因素:
關鍵一:沒有家庭或其他的經濟負擔壓力
在參加演講前,我只知道他們是兄弟,在演講一開始就聽到他們是從美國讀書回來的,我的疑問就已經解開一大半了。事後上網搜尋,哥哥的學歷是美國雷鳥大學企管碩士 (根據留學代辦公司資料該校 MBA 學費 + 住宿伙食費共約兩百萬台幣),弟弟則是史丹佛大學資工碩士 (不會比讀MBA便宜到哪去)。因為能出國讀書,而且還是兩個人,我想最關鍵的不是個人聰明與否,而是家庭的經濟環境和人際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錢),就算兩人領有獎學金或補助,生活費與學費自然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對郭家來說依然是能夠負擔的。
因此個人猜測,郭家兄弟的家境是優渥於大部分的家庭,不僅可以負擔兩兄弟在美國的碩士學費和生活費,也可以讓兄弟兩個人的兩個家庭 (兩個人的老婆也一同參與創業,所以如果公司沒賺錢等於兩個家庭完全沒有收入) 一年以上沒收入也可以維持生活 (從演講中在地圖日記的創立期間他們個人應該幾乎沒有收入,演講中他也提到沒有領薪水),也不需要另外支付父母親的生活或照顧費用。
而沒有經濟壓力,讓他們有放手一搏、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因為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太嚴重去影響他們的生活和生計。如果是本錢或背景不足的創業家,恐怕是禁不起任何一丁點的失敗。
郭家兄弟網站中也曾介紹到哥哥的太太在婚後辭去外商工作轉職為全職媽媽,我想這樣的行為也間接地證明他們的家境應該是好過一般家庭的。否則以我來說,即便女王申請留職停薪並辦理育嬰津貼 (六成薪水),收入仍不足以支撐開銷,必須保持雙薪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關鍵二:親友願意以不入股的方式借錢給他們創業
個人認為,借錢入股只是應該,合情合理;能和親友 (實在不好意思說這些親友很笨) 借錢且不入股,真的是他們運氣不錯,能接觸到這些有財力、但又不跟郭家兄弟 "在商言商" 的親友,真的是很有福氣。
關鍵三:創辦人為兄弟,且一為企管背景、一為資工背景,另外兩位合夥人均是兄弟的配偶
由於哥哥自己說他完全看不懂程式碼,所以我推估網站主要由弟弟負責,而哥哥則主要負責商業模式的部分。只是,今天如果他們兩個人不是兄弟,或是兩個人中間有一位的經濟環境較差,那會發生甚麼事?如果另外兩位合夥人不是配偶(哥哥郭書齊的妻子吳佩雯,與弟弟郭家齊的妻子廖家欣),會不會有更多不同想法需要去磨合?
根據數位時代的專訪(連結)可以看到,他們的解釋是因為創業家兄弟屬於B2B2C,而弟弟想創業的是C2C電商,為了怕到兩者最後互相競爭、違反競業禁止限制,所以弟弟和他的妻子辭去所有創業家的職務,僅留下股份。等等,回想還未合併前的生活市集和松果購物,難道這兩個網站就沒有互相競爭?既然創業家兄弟底下可以有生活市集和松果購物,為什麼就不能再多一個C2C電商或拍拍圈?而生活市集和松果購物也是為了要集中資源,並非兩者互相競爭而對集團造成傷害。所以在我看來要成立C2C電商是完全不需要離開創業家兄弟的,重點在於弟弟的C2C電商看似只屬於弟弟個人而非創業家兄弟所有。這點我也有點納悶,為何弟弟若覺得他的C2C店商可行,不透過公司的資源來成立C2C電商、成立一個新的事業部,反而不將自己的智慧或點子貢獻給公司、反而要自己搞另一個電傷,才來題會和自己的公司有競業限制?
在參加前,其實我也對他們充滿好奇與疑慮,雖然看過幾篇有關他們的報導,對他們只有幼幼班等級的認識,但也想了解他們如何面對家庭與生活壓力、踏出創業的那一步,反而對他們 "怎創業成功" 比較不感興趣。我猜測他們應是單身,才不會像我或很多人一樣被房貸與小孩與家人的教育與生活費綁死而不敢隨便離職去創業。另外,既然創業的都是網站,個人認為創業關鍵靈魂人物中一定有一位是寫網頁或資料庫的高手。
演講才沒多久,謎團就解開了一大半。
從整個演講中我感覺到,哥哥對於創業的體會大概是 "事情做了就知道,事前不需要太多的規劃和拘束,環境自然會逼得你去想辦法",尤其 "速度快、保持彈性、且戰且走" 似乎是他們主要的經營策略。
雖然言語中他表示創業講的就是如何 "生存",但是卻沒有說這個生存指的是公司,還是個人與家庭,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一個人創業很可能全家的生計全部賭下去,萬一失敗會馬上面臨生活問題。尤其面對失敗時,郭家兄弟看起來似乎也是格外的輕鬆,感覺上好像是失敗了就失敗了,吸收失敗的經驗再來一次即可,但問題是很多創業者恐怕連一次的失敗也承受不起。
另外哥哥給我的感覺是,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用力的、盡情的玩 (指的不是玩樂),這個說法我了解我也認同,但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恐怕是玩不起的。當郭家兄弟心裡在想 "我輩子要過怎樣的生活" 時 (演講中哥哥所提到的),我想很多人心裡想的是 "萬一錢不夠明天要怎麼活下去?"。
要特別說明的是,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對他們的認識只有幼幼班等級,而以下都是我個人的推測,而網路上有關他們的文章雖多,但幾乎沒有提及過他們以前所生長的環境和家庭背景,所以我的猜測和實際的情況也極有可能是很大的出入的。因此,如有誤也還請留言糾正,我會立即修正。
以下我簡單解讀歸納幾點他們與一般人不同的 "創業" 三大關鍵因素:
關鍵一:沒有家庭或其他的經濟負擔壓力
在參加演講前,我只知道他們是兄弟,在演講一開始就聽到他們是從美國讀書回來的,我的疑問就已經解開一大半了。事後上網搜尋,哥哥的學歷是美國雷鳥大學企管碩士 (根據留學代辦公司資料該校 MBA 學費 + 住宿伙食費共約兩百萬台幣),弟弟則是史丹佛大學資工碩士 (不會比讀MBA便宜到哪去)。因為能出國讀書,而且還是兩個人,我想最關鍵的不是個人聰明與否,而是家庭的經濟環境和人際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錢),就算兩人領有獎學金或補助,生活費與學費自然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對郭家來說依然是能夠負擔的。
因此個人猜測,郭家兄弟的家境是優渥於大部分的家庭,不僅可以負擔兩兄弟在美國的碩士學費和生活費,也可以讓兄弟兩個人的兩個家庭 (兩個人的老婆也一同參與創業,所以如果公司沒賺錢等於兩個家庭完全沒有收入) 一年以上沒收入也可以維持生活 (從演講中在地圖日記的創立期間他們個人應該幾乎沒有收入,演講中他也提到沒有領薪水),也不需要另外支付父母親的生活或照顧費用。
而沒有經濟壓力,讓他們有放手一搏、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因為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太嚴重去影響他們的生活和生計。如果是本錢或背景不足的創業家,恐怕是禁不起任何一丁點的失敗。
郭家兄弟網站中也曾介紹到哥哥的太太在婚後辭去外商工作轉職為全職媽媽,我想這樣的行為也間接地證明他們的家境應該是好過一般家庭的。否則以我來說,即便女王申請留職停薪並辦理育嬰津貼 (六成薪水),收入仍不足以支撐開銷,必須保持雙薪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關鍵二:親友願意以不入股的方式借錢給他們創業
演講中哥哥曾經有提到他的一次經歷:有一次向一位 VC (指的應該是 Venture Capital 投資公司) 募資金,該 VC 願意借貸五百萬,但希望同時取得 50% 的股份。哥哥表示,如果這樣那就不用創業了,就跟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意思一樣,因此他就 "憤而離席" 了。因此合理判斷,向親友借貸的金錢應該都沒有以股權作為交換,否則他之前就不會憤而離席了。
而我曾經聽過一位知名光華教授的演講,其中提到理財最笨的方式就是直接把錢借親友投資創業;如果你認為該事業值得投資,正確且聰明的做法應該是以資金換取股份。因為如果萬一事業失敗賠錢,你可能甚麼也沒有只得到一句抱歉;如過賺了錢別人也不會與你分享獲利,了不起就是給點利息。如果是有股權,不僅公司賺錢時可以有更高的收入,賠錢時也比較有保障。
而我曾經聽過一位知名光華教授的演講,其中提到理財最笨的方式就是直接把錢借親友投資創業;如果你認為該事業值得投資,正確且聰明的做法應該是以資金換取股份。因為如果萬一事業失敗賠錢,你可能甚麼也沒有只得到一句抱歉;如過賺了錢別人也不會與你分享獲利,了不起就是給點利息。如果是有股權,不僅公司賺錢時可以有更高的收入,賠錢時也比較有保障。
個人認為,借錢入股只是應該,合情合理;能和親友 (實在不好意思說這些親友很笨) 借錢且不入股,真的是他們運氣不錯,能接觸到這些有財力、但又不跟郭家兄弟 "在商言商" 的親友,真的是很有福氣。
關鍵三:創辦人為兄弟,且一為企管背景、一為資工背景,另外兩位合夥人均是兄弟的配偶
由於哥哥自己說他完全看不懂程式碼,所以我推估網站主要由弟弟負責,而哥哥則主要負責商業模式的部分。只是,今天如果他們兩個人不是兄弟,或是兩個人中間有一位的經濟環境較差,那會發生甚麼事?如果另外兩位合夥人不是配偶(哥哥郭書齊的妻子吳佩雯,與弟弟郭家齊的妻子廖家欣),會不會有更多不同想法需要去磨合?
這個問題太有想像空間了,就是因為他們是親人關係,自然不會像一般合夥公司那般計較薪資、職權、職位和股份等問題,在加上每個人似乎都沒有經濟上的問題,自然會少了許多麻煩和紛爭,更可以更專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個人認為這樣的組合堪稱絕配,而理所當然的,這些的演講、受訪等活動,也多會由哥哥 Jerry 出面。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重要的三個創業成功因素,也是從沒有在郭家兄弟演講或任何相關文章中提及過的,說穿了其實也是家境較為富裕。
[2013年07月02日更新]
最近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的發言引起不少議論,也有篇有關他創業成功的文章,其中提到: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重要的三個創業成功因素,也是從沒有在郭家兄弟演講或任何相關文章中提及過的,說穿了其實也是家境較為富裕。
[2013年07月02日更新]
最近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的發言引起不少議論,也有篇有關他創業成功的文章,其中提到:
1993年,戴勝益離開家族企業自行創業。當時手頭沒錢的他,竟然能夠在亳無抵押品的情況下,找到66個人借錢,籌到了1.6億元。這引發了我的好奇,所以我另外在維基百科也查到:
其父戴芳為三勝製帽公司創辦人,出生於望族,戴勝益自幼家境良好。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1992年,39歲離開家族事業後,用標會和向二、三十個朋友借到一千萬元,加上另兩位創業股東的一千萬元創設「ㄅㄧㄅㄧ樂園」,是台灣第一家引進鴕鳥的樂園,開啟騎鴕鳥的娛樂風潮。1993年,「ㄅㄧㄅㄧ樂園」改制為「大非洲野生動物園」(今高雄市大樹區)。隨後又新創「外蒙古全羊大餐餐廳」、與中部地區的「一品肉粽連鎖店」等。11月,又跟親朋好友週轉了一億六千萬元,終於開設王品牛排,從台中開賣「王品台塑牛排」,王品集團自此展開。
有沒有發現郭家兄弟和戴勝益很像?同樣家境良好,同樣可以借到大筆資金且承購承受失敗的風險。或許戴勝益借錢周轉是有讓這些人入股 (這點和郭家兄弟不同),但是光要有能力借道這麼大筆的錢,無論是戴勝益或是郭家兄弟,如果沒有背景,應該是根本就借不到這些錢的。
或許創業,不過是有錢人家的豪賭罷了!
[2016年03月01日更新]
今天看到一篇呂捷寫的文章 (連結):
王雪紅不拿父親一毛錢 白手起家創業成台灣首富
[2016年03月01日更新]
今天看到一篇呂捷寫的文章 (連結):
這幾年出現一種奇怪的論調叫讀書無用論。此外,又意外看到這篇文章 (連結) 用白手起家來形容王雪紅:
其實我滿討厭這種論調的。
很多年前我在上前三志願班的時候,有個學生來找我:
「老師我最近在看比爾蓋茲傳耶,我想學比爾蓋茲。」
我問他:「你知道他創建哪家公司嗎?」
「我知道,微軟。」
「比爾蓋茲念哪一所學校?」
「我知道是哈佛,但是他休學了,所以我覺得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要大學畢業!」
「那你知道比爾蓋茲的第一張訂單是誰給他的嗎?」
「ㄛ⋯⋯」
「是IBM。你知道IBM為什麼給他訂單嗎?」
「ㄛ⋯⋯」
「因為比爾蓋茲他媽媽是IBM董事。」
過了兩個星期,他又來跟我說:「老師我在看巴菲特傳。」
「你知道巴菲特第一次進證交所幾歲嗎?」
「我知道,十二歲。」
「那你知道他第一次進證交所的時候是誰接待他?」
「ㄛ⋯⋯」
「是證交所的董事長。」
「那你知道證交所的董事長為什麼要接待他嗎?」
「ㄛ⋯⋯」
「因為他爸爸是美國參議員。你還想學他們休學嗎?」
王雪紅不拿父親一毛錢 白手起家創業成台灣首富
母親資助闖出一片天WIKI上也寫著:
王雪紅坦承,母親是一生中影響她最大的人,王楊嬌是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二房,與王永慶度過最艱辛的創業之路,王雪紅在王永慶與王楊嬌養育的5名子女中排行第4,上面有3個兄姐,下面則有1個弟弟。王雪紅身體裡流著父親王永慶的DNA,與母親堅毅的個性;母親楊嬌對王雪紅影響深遠,王雪紅的創業資金,還是母親以房地產向銀行借款500萬元作為基礎;結果500萬元台幣滾出3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050億元)的身價。
創立威盛之初(1987年),王雪紅回憶:「我不跟父親要一毛錢,而是把母親給的房子拿去抵押借了五百萬新臺幣創業」王雪紅1958年出生,23歲拿到美國經濟碩士學位,隔年就進入大眾電腦(家族企業)擔任總經理,29歲便和另外兩個人合夥創立威盛電子。套用一下呂捷的分析邏輯:
為什麼王雪紅30年前能有500萬元創業基金?
因為是向銀行借來的!
為什麼銀行願意借?
因為王雪紅的媽媽楊嬌拿房子抵押的!
為什麼可以借到500萬?
因為抵押的房子大概值七百萬到一千萬 (通常能借抵押品的五至七成)。
那王雪紅的媽媽楊嬌原本婚前的家境好嗎?
不甚好!
為什麼王雪紅的媽媽楊嬌在30年前就能有一間價值超過700萬的房子來讓銀行抵押?(30年前一棟關渡80坪花園別墅只要280萬,連結)
因為她媽媽王楊嬌就是王永慶的二房!
王雪紅真的是白手起家、完全沒有拿父親的錢嗎?在我的觀點來看,是否定的,因為沒有這樣的父母親(家境),王雪紅就沒有那500萬創業基金。
而無論是郭家兄弟、戴勝益、王雪紅或是比爾蓋茲,無疑都是創業家,但他們卻不是真正白手起家的創業家 (形容在沒有基礎和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如同我的標題,沒有 "家境" 這個關鍵的創業成功因素,創業是非常困難和辛苦的。
如果有家境的人都可以說成是 "白手起家",那麼那些真的毫無資源的人創業便要用 "無手起家" 來形容了!?
有讀到一篇有關於 "為何素人會爆紅?",裡面分析到大家都喜歡英雄故事,一個標準的SOP:平凡生活 –> 因故決定踏上旅程 —> 試煉、盟友、敵人 —> 挫敗苦難 —> 克服並成功,然後希望自己也能夠像英雄一樣克服困境。我想,成功的創業故事同樣也領人津津樂道,大家同樣嚮往能白手起家、創業成功,但實情可能如同上面的比爾蓋茲、巴菲特、戴勝益、王雪紅或郭家兄弟的成功故事那樣,其實背後都是有其他力量的支撐,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
[2017年5月18日更新]
最近看到一個youtube影片 "為什麼你不應該信任成功人士的建議?",裡面所提到的概念和我的想法非常接近。如影片內在1:35秒所提到的,所謂 "成功人士" 之所以成功,背後有許多因素和機運,而成功人士鼓勵冒險,卻不是每個人冒險都能成功,有更多人冒了險最後失敗。[2019年10月01日更新]
在颱風天意外查到2012年8月的快樂一生基金會文章中,對於郭家兄弟的家庭背景有更多的描述,從中很清楚地可以看到他們的家庭狀況優於絕大部分人的表徵:- 父親,曾是知名化學公司的主管,後來更擢升為高階經理人,其中有長達八年時間,父親被外派至印尼駐廠管理
- 母親娘家兄弟在台南將建築業經營得有聲有色
- 母親全職地陪伴郭書齊兄弟,直至父親回台後,適逢孩子也年屆國中長成之際,才又重返職場,協助娘家事業經營
- 父母親除了資金外,總會在郭書齊兄弟在最繁忙壓力之際,幫忙帶小孩,讓他們兩對夫妻,都能全心全力拼事業
有讀到一篇有關於 "為何素人會爆紅?",裡面分析到大家都喜歡英雄故事,一個標準的SOP:平凡生活 –> 因故決定踏上旅程 —> 試煉、盟友、敵人 —> 挫敗苦難 —> 克服並成功,然後希望自己也能夠像英雄一樣克服困境。我想,成功的創業故事同樣也領人津津樂道,大家同樣嚮往能白手起家、創業成功,但實情可能如同上面的比爾蓋茲、巴菲特、戴勝益、王雪紅或郭家兄弟的成功故事那樣,其實背後都是有其他力量的支撐,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
[2022年7月20日更新]
近年我都會關注創業家的營收狀況,因為除了家庭背景,我認為創業家並沒有核心競爭能力,因為我覺得他的商業模式比較像是亂槍打鳥,然後把不賺錢的淘汰掉,留下賺錢的。但從2020年Q2開始,創業家營收開始大幅衰落,2021年年初集團內被說是重要推手的蘇葳欣離職,2021年中旬弟弟郭家齊則與廖家欣離開創業家兄弟自行創業,2021年至今異動了非常多的人事,包含了董事長、總經理、產品長、稽核主管、業務長、行銷長、發言人、人資長、策略長等,雖然部分是與合併有關,但營收還是沒有半點起色。
各位有沒有看到一個有點怪的事:2021年中旬弟弟郭家齊則與廖家欣離開創業家兄弟自行創業。創業家兄弟本來就創立了許多不同的電子商務網站的一家公司,有甚麼原因這要創新的電子商務網站卻必須離開屬於創業性質的創業家兄弟才能創業?
這就好像TOYOTA當初要成立LEXUS時,也就是在集團內成立LEXUS汽車,而不是因為怕違反競業禁止限制,所以另外成立LEXUS集團,然後所有相關的人都得離職。總之弟弟的這種行為,我的解讀比較像是找理由跳船,而不是競業。所以根據我以上所觀察到的,我認為創業家無論是營收或是股價,都會持續走低。
這些有錢人如果有羞恥心, 無須把自己講的多神, 明顯對自己利害關係有關的銷售或行銷廣告等, 別有所圖吧!
回覆刪除的確是這樣,最聘有篇文章叫"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真的讓我感觸良多。同樣是生手要創業,有的人就算用跪的用求的也沒有不會有資金,有的卻能勇大把的資金,所以,本質上大家的起跑點就不同了,有錢人能創業成功,好像也就沒那麼"神"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