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會比日本車更適合台灣?

今天要來評論一篇 Mobile 01的文章 (連結),而且這篇文章的分類是 "廣邊特輯",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Ford Focus Ghia 1.8 v.s Honda Civic 1.8
記得老爸在前幾年說過:「我們這一輩的人根本閒不下來,年輕時要努打拼賺錢養孩子,老了以後,還要幫孩子帶孫子…」,我相信這不是埋怨,這是三、四年級男人面對下一代的責任,在老爸的心中,我永遠是長不大的男孩,即使他不曉得,這個男孩在邁入社會之後的作為、思想、抱負、生活…乃至於選擇的汽車,或多或少,都存在他的影響。
老爸是個公務員,他的嗜好是每天回家吃飯、假日帶我們出去玩,或許是這樣的成長背景,對於開車承載一家人這件事很有感覺,也很有要求。聽了朋友的建議,Ford Focus Ghia 1.8的測試邁入了第二階段,比較對象是深受朋友推薦的Honda Civic 1.8。對於Honda的印象,坦白說,與一般人相去不遠,Honda的引擎很優秀,車子很會跑,車身鈑金的表現總是引人詬病。
不一樣的汽車文化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這些優點與缺點或許就是日系車的特色吧。日本與德國都是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兩者均擁有傲視全球的工業造詣,有趣的是,這兩個國家的民族性也頗為相近,對於自我要求頗高,重視榮譽,堅持品質。基於這些條件,如果你想買一部品質卓越的汽車,除了日本車與德國車,我想沒有第三種選擇。
然而,汽車並不是完全仰賴工業造詣與民族性,汽車應該是生活中最複雜的商品,除了結構、數據、配備,應該還有其他看不見的因素吧!針對這點,我做了一些研究,我發現,用車習慣與用車環境才是決定汽車特質的關鍵。舉個例子,當年希特勒為了侵佔歐洲,為了迅速運送坦克砲彈,於是在德國境內大舉興建交通運輸系統,所以,德國的高速公路系統位居全球之冠,其中還包含舉世聞名的無限速高速公路。想想看,這樣的環境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汽車?當然是很紮實的汽車,在德國開車,任何人都要面對長時間的高速駕駛,所以德國人需要耐操、安全、穩定、紮實的汽車。
相較之下,日本擁有迥然不同的駕駛環境,去過日本遊玩的人都知道,日本高速公路收費高得嚇人,實施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只能在地鐵系統發達的城市出沒,因為上高速公路拉車實在太過昂貴。除此之外,日本處處設有行駛速限,再加上人民守法,所以在日本幾乎看不到高速駕駛(我想也不敢高速駕駛,一旦違規,下場非常恐怖)。還有,我也聽說日本的車輛安檢費用很高,因此,大多數日本車在屆滿三年之前就會換掉,難怪日本汽車的產品週期只有五年。這樣的環境,這樣的觀念,日本車與德國車的特性將完全不同,我不敢說日本車不夠安全,因為目前上市的新車都要通過世界性的安全法規,但是我敢說,日本車的高速行駛絕對不如德國車可靠、紮實,因為日本沒有無限速高速公路。
汽車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試了第八代Honda Civic 1.8,誠如朋友所言,這具1.8升引擎與變速箱確實很有一套,油門輕快,換檔也夠快,加速反應一氣呵成,蠻開心的。我有一個習慣,我喜歡以反向角度去思考每件事,難道說,油門快、換檔快就是好車嗎?或者應該這樣說,我需要一部油門快、換檔快的汽車嗎?…這是很有趣的事情,就購車這件事情,我相信沒有絕對答案,這不是考試,必需按照自己的邏輯去思考與判斷。

接下來再將試車距離拉長,兩者的差異漸漸浮現出來。Ford Focus Ghia 1.8一開始就很穩,開了半天,還是很穩,無論速度快慢,就是很穩,Focus Ghia 1.8的先天條件很好,車身結構很紮實(光是關門就有明顯的差別)。除此之外,Focus Ghia 1.8配置了ESP電子動態穩定系統,在國產同級車當中無疑是最高規格,光憑這點,Focus Ghia 1.8的C/P值可想而知。Honda Civic 1.8則不同,它的動力很優秀,車子很衝,開了半天,還是一樣衝,但是我沒辦法衝了,因為我有點累了(或者是膩了)。我想,底盤設定是一大重點,Ford Focus Ghia 1.8保有德系車特有的穩定與紮實,可以讓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駕駛它,Honda Civic 1.8其實也很不錯,但總是少了一點沉穩的韻味,這已經脫離數據所能解釋的範圍,我只能說,我需要長途駕駛,所以我需要一部穩定的車,而不是輕快的車。
至於操作介面的設計,Civic 1.8採用的雙層式儀錶的確很炫,但是我還是不太習慣這種視覺呈現的方式,Focus Ghia 1.8則不然,轉速、時速、油量、水溫座落分明,多項行駛訊息顯示於中央方形螢幕,值得一提的是,儀錶內的指針全部採用紅色,除了能強化顯示功能,甚至給人置身潛艇或者戰鬥機駕艙的感受。除此之外,我很喜歡Focus Ghia 1.8的中控面板,按鍵與旋鈕的位置安排妥善,操作手感沒話說,還有中文顯示功能,老爸肯定倍感親切。還有,設有AUX-IN/ USB/ iPod整合功能的整合音響系統更是一大誠意,Ford打造人因科技的功力可見一般。相形之下,Civic 1.8的音響面板設計似乎單調了點…。
最終,我還是維持原本的決定,除了Ford Focus Ghia 1.8,其他兩部同級對手也讓我收穫良多。買車是人生大事,當然要多做比較,但是一般人認定的比較總是拘限於價格、配備、數據…事實上,汽車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一部適合自己需求的汽車,或許比價格、配備、數據還要重要吧!透過不同汽車的比較,自己變得更認識自己,當然,我也更堅定自己的想法,很開心,我找到了我的抉擇。
另外還有幾小段話是文章中的圖片說明:
  • (Focus) 眼前的國產房車,個人認為Focus的車尾最有型、最迷人。
  • Focus的車室設計方整有型,標準的德式作風,一副值得信賴的感覺。
  • Civic的車室陳設顯得年輕前衛,對我而言,似乎大膽了些。
  • Civic的座椅造型看起來中規中矩的,整體表現尚稱滿意。
  • 這具1.8升R18A引擎出力充沛,不過,引擎室的配置實在有點亂!
  • 經過好幾個朋友推薦,我將Civic列入考量範圍中。Civic的造型十分流線,難怪受到朋友的肯定。
  • 雖然規格相近,兩者操控調性卻是不盡相同,Focus沉穩可靠、手感自然,Civic輕快靈巧、容易上手。
  • 我還是堅持的我的抉擇,Focus符合我的需求,符合我的人格特質,符合我的家庭觀念,當然,Focus的超高C/P值完全符合了我的期待。

個人的兩點客觀看法

日本的換車頻率

以上文章提到文化的不同,特別舉出德國因有無限高速公路所以設計車時都會比較沉穩,而日本車則因為高速公路超速昂貴所以似乎比較不講就高速的穩定性、且也因為驗車費用昂貴、產品週期只有5年,所以日本人3~5年就會換車。

我認為這似乎影射日本車不耐用,因為日本人換車頻率即便比較高,那也和日本國情有關、和品質無關,在文章中刻意提這點,作者的動機實在令人懷疑。日本車的耐用性與妥善率優於歐洲車這點我想大家皆知,但日本人換車頻率高有它的原因,這點我認為需要多做說明。

日本因為驗車費用高之外,日本當地的汽車折舊率更高,大概8年車價可能就會歸零,不少人車價歸零後會繼續開一陣子才換車 (日本平均換車年齡為8.44年),日本因為12年後又會在被加徵收一倍的重量稅,所以平均12年年多就將車報廢或出口。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輛100萬車在8年後殘值歸零,若改為每4年換一輛100萬的新車(第四年賣車時殘值剩下50萬),同樣也是8年花掉100萬,但卻能每4年換到一輛更新更好的車,相對來說每4年換車顯得比每8年換車還划算,當然也有很多人8年甚至12年才換車,所以才會說平均換車年齡為8.44年。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換車頻率高的關係,而這跟車輛的品質沒有關聯,事實上即便超過十年的車,車況還是不錯的。


上圖為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日本房車平均使用12年多才會報廢,也就是即便8年車輛殘值已剩下零,但平均還是會被接手繼續開4年才報廢 (畢竟和一輛新車的售價相比,驗車和稅金費用相對較能負擔)。報廢後並非車輛就無法使用,而是轉賣或拆賣至到其他國家。

台灣的用車環境與文化

此外,以用車環境來說,到底是日本比較像台灣、還是德國比較像台灣?日本高速公路限速多少、台灣又線速多少?台灣有無限速高速公路嗎?除了個人的喜好之外,選車難道不是選一個較適合當地路況的車嗎?好比一些沙漠或高地,主要交通工具可能是貨卡貨吉普車,難道當地人會去選擇一輛用有德國文化、高速穩定的車嗎?

所以,客觀來說,若要提到文化,我認為日本的用車環境與文化比歐洲車還適合台灣,當然購車理性上來判斷,購車時應該優先考慮日本車,而不是德國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