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買車/選車的思考模式與決策過程

每個人買車選車都有自己的考量,只是我在看了這篇01討論區的文章之後,覺得我的看法和該文作者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開始思考大部分消費者在買車、選車的思考模式為何。

很多人都會提到買車優先考慮的是安全、操控、動力或是品牌等,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重視該個面向的說法和理由。只是,我認為大部分的人購車的思考點雖然因人而異,但其實應該是有一定的脈絡可循。不過以下應該比較適用於一般消費者,多金人士或家中有能力買兩輛車的人,恐怕就不太適用了。

1. 購車預算

買車的首個要思考的重點,其實還是 "價錢",這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網路上常會看到有人不斷的強調車的安全性,也經常看到有人在討論哪台國產、進口房車比較安全而爭吵不休。不過對真正重視安全的人來說,又何須考慮國產車,應不需思考直接就購買 "最高價" 的進口車才對。所以,其實很多人都是預算考量優先於其他考量而不自知。

打個比方來說,賓士與豐田的車哪台比較安全,我想絕大部份的人都會說是賓士。但為何嘴上說重視安全,買的車卻不見是賓士,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預算不足以買比較安全的賓士車。因此,大多數的人第一考量其實還是預算考量、金錢考量、現實考量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濟環境和生活背景,有的人根本買不起車,有的只買得起中古車,有的可以買到國產新車,有的能買進口新車。對於沒有預算限制的人來說,重視性能的人大可以直接買法拉利等超級跑車,重視舒適和氣派大可以買勞斯萊斯或賓利等豪華房車,但很可惜這都不是一般人買車的模式,而即使是很有錢的人,也不見得是這樣買車的,除非是有特殊目的,通常還是會設定一個範圍和級距的車來買,因此 "預算" 絕對都是每個人買車的第一個思考的項目。

至於預算怎麼抓,很多人會以百萬元為單位,我倒不認為應該這樣分,因為一輛百萬等級的國產車大型房車和進口小車日後的保養/維修費用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單純的以售價劃分。我會將進口車和國產車分開來看,而近來幾則進口車的高額維修保養費用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即使車子不壞還是得進廠保養免得車況每況愈下,只是國產與進口車的保養價差大,也使得許多預算型買家人不考慮進口車的最大原因。

二手車價是車價之外的另一個考量點,雖然很多買冷門車或高折舊的人都說他不在乎,因為車是要開長久的,長久下來攤提折舊,可以縮小高低折舊車種的折舊損失差異,但其實二手價裡包含了很多意義,這點晚點會再提到。

2. "安全感"的來源

我認為其次重要是車給人的 "安全感",不過這安全感指的並不是 "車安不安全"。買中古車也大多要二十萬起跳,新車最少也是五六十萬起跳,這對許多人來說可是一大筆錢,甚至是僅次於結婚、買房的人生重大決定,要買當然要買「最安全」的車。而小弟認為,這個「安全」指的並不是車輛的安全性,而是那種對車信賴、信任的安全感。

我舉一個我親身的例子:

數年前我擁有過一輛中古雙門的 BMW 跑車,當時的車齡已有十多年了,但因為是經過全車進口 AC 套件改裝的車,所以外型極為拉風、內裝漂亮,完全看不出老態,還有很棒的音響,且底盤扎實,倍適登懸吊開起來也很 Q。但因為車齡已高,所以經常壞東壞西的,每次修起來金額都很驚人,一年下來的修車金額超過十萬元,且還有不少問題是根本還沒有解決的。這輛 BMW 的油耗也很驚人,市區僅有 5~6 km/l。這樣的車,外表看起非常光鮮亮麗,但其實我開起來心裡卻很擔心 (怕隨時會顧路)、很害怕 (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錢修車),所以開起來感覺心理相當不踏實,雖然開起來很爽,但總是會覺得有些憂鬱和不開心藏在心裡深處,因為油耗驚人所以我也儘量不開車出門。但我知道賣掉這輛車會虧很多錢,且這輛問題很多的車要賣恐怕還要拜託二手車商他們才願意收車,再加上車的外觀實在很漂亮,我真的不希望換車。

但一年多後,我實在撐不下去了,換了一輛 TOYOTA ALTIS 1.6 來開。ALTIS 無論外觀、內裝、操控、性能、甚至於安全性,都差原本的 BMW 一大截,但開 ALTIS 我不再擔心車會顧路、不再擔心會有零件壞掉、不用擔心修車又要花錢,而且 ALTIS 1.6 的低油耗幾乎讓我忘了油錢的存在!就這樣,我開始每周個末到處和朋友相約去玩,過著比開拉風的 BMW 還快樂許多的生活。而像 ALTIS 這樣的車,只要我任何時間想賣掉,總會有一堆人拿著錢要來跟我買車。即便這樣的車,許多方面、尤其是安全性方面都不如前一輛車,但我開起來很放心、很開心、沒有壓力。是的,我覺得這輛 ALTSI 讓我覺得很有 "安全感",我不在時時擔心害怕會顧路、會花錢。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再找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案例1案例2

人的心裡最深處需要的是「安全感」,但安全感要建立在哪個方面上,可能就因人而異。以下我列出幾個常見的情況,而以下幾點並沒有優先順序,純粹因人而異:

來源 1:汽車安全配備

科技日新月異,安全配備從以往的 "雙氣囊 + ABS",進化到目前的 "四氣囊 + 循跡防滑穩定系統",雖然這樣的配備還是很貴且不算非常的普及,但已可以感覺到  "四氣囊 + 循跡防滑穩定系統" 已成為比較全面的安全配備主流組合。也加上最近行車紀錄器的熱銷,使得許多因為沒有配備 "跡防滑穩定系統" 而失控的影片大量流傳,也因此有人買車是將「安全感」建立在該車的安全性 (撞擊測試數據) 和安全配備上;換言之,擁有一輛有著許多安全配備的車,可以讓車主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不過事實上,車輛的安全配備在購車時的考量,反而是比想像中的還不重要,和網路上那些大舉安全旗號的網友 (認為安全配備為購車的第一考量),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在第一點購車預算時所舉的例子之外,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可以測驗出 "安全配備" 是否是大部分消費者購車的第一考量。

問題:你會選哪輛?車齡二至三年的中古 VOLVO S40,或是全新的國產房車?

目前國產車的主流大概是 1.8 的中型四門房車,新車價大概是 70~80 萬;而 VOLVO 以重視安全聞名於世,其中的 S40 2.0 在排氣量與尺寸和國產車的主流規格比較相仿,但是安全性上應該比國產車好非常多。根據目前天書上的資料來看,車齡約兩年的 2011 年的中古 S40 價錢約是 73 萬、三年分的 2010 年的中古 S40 約是 65 萬多,和這樣的價錢和購買一輛全新的國產車差不多。而若以各項得主被動安全配備來說,還不至於兩三年後就會因為時間或里程而磨損失效,因此以約兩年的進口 S40 與國產 1.8 或 2.0 的新車來讓人選擇,若不考量車況問題 (車況皆為良好),有多使少人會選中古 S40?

如果是重視安全或安全配備的買家,應該毫不考慮的選擇 S40,但我相信會選 S40 的人不多,原因很多,例如說會擔心進口車比較難養 (心中的考量其實是維修成本優先於安全配備)、擔心里程數高了毛病會變多 (心中的考量其實是妥善率與耐用性優先於安全配備)、希望有開新車的感覺 (心中的考量其實是新鮮感、心中的慾望、或是外界觀感優先於安全配備)、怕要賣車時會擔心不好脫手 (心中的考量其實是中古車價優先於安全配備)...等。

以上我只是拿 VOLVO 舉例,其實也可以是 BENZ、BMW、雷諾、寶獅等品牌,但重點是希望透過上述的提問 (同車價但不同安全性),幫助車主思考自己心裡對於安全配備重視的程度。

來源 2:品牌信賴度、口碑

我認為以現在的消費環境來說,已經沒有甚麼所謂的 "品牌忠誠度" 了。經常看見一種情況,消費者如果對前一輛車留有不差的印象時,之後也偏向購買同品牌的車。我倒認為這不見得是對於該品牌 "忠誠",而是對該品牌車款的車況或日後的維修保養感到比較熟悉和信賴,比較沒有意願去購買其他品牌的車輛。這時,買車的車主就是將「安全感」建立在該車款的口碑上,並且信賴該品牌的口碑。

另一個相反情況是,會對某些品牌產生不信任感,就會把該品牌的車排除在外。經常看到很多人會先將完全不考慮的品牌剔除後,才去考慮其他的品牌。我想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勝榮汽車了,該品牌在台以相對低的價格配有更多安全配備,但還是乏人問津。關鍵點並不是在於台灣人不重視安全,而是勝榮汽車給人比較多的「不安全感」。而這份不安全感應該不是是建立在低車價上,而是建立在該車的品牌上。

也就是因為這樣,有不少人在網路上發表 "台灣人比較不在乎車輛安全、台灣人比較不怕死" 的文章,其實只不過是大部分的人除了有預算考量之外,又將安全感建立在其他面向上,才會出現看似好像不注重安全的現象,但其實說穿了大家的思考方式其實不會差到哪去,不過是希望購買更有 "安全感" 的車罷了。

來源 3:妥善率

妥善率是一個很虛幻的名詞,且會因人而異 (例:對於同一部車的隔音、異音、震動或異味每個人的感受也都不一樣),也沒有車廠公布過自己的妥善率,所以妥善率一直以來就沒有數據可言,但這麼一個虛幻的名詞背後卻代表了很多的意義。通常來說,高妥善率通常就代表了高品質、也代表了高二手車價和良好的口碑,所以有的人買車是靠口耳相傳的口碑,其 "口碑" 背後代表的意義有可能是注重妥善率和對該品牌的信賴度。

有的人會忽略了妥善率,反而著重於 CP 值、或是某樣車的特質,結果當車出問題時,買新車的喜悅和車輛特色很快就會完全被消磨殆盡。也因此有很多人買車,是將「安全感」建立在該車的妥善率和口碑上。

來源 4:二手車價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沒有意外的話車遲早是會賣的,雖然也有人一開就是十幾二十年,但我想這樣的人只是少數。有的人買車是直接以二手車價直接取代了妥善率、品牌等因素,直接購買低折舊的熱門車種,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安全、簡單的做法。

相反的,也有的人會去買比較心儀、比較冷門或高折舊的車,而這些車主也都說不在乎,因為車是要開長久的,但其實高折舊通常也代表了低妥善率、低口碑、高價的零件和維修費用、與乏人問津的二手市場。即使車是要開長久的,但還是會花掉不少的維修保養費用,到最後賣掉車時也會折舊掉比較多的錢,結果就是花了更多錢在維修和折舊上,等於間接的增加了擁有這輛車的代價。

來源 5:操控感

有時候那種一手掌握、人車一體的感覺,真的很令人難以忘懷。而這樣的感覺,也成為了一種信賴感、安全感,因為它會感覺到你是可以完全掌控這輛車的。


以上,是我認為都可以建立 "安全感" 的項目。無論安全感是建立在哪個項目上,心理都得有了安全感,才有可能購買該輛車。

3. 時尚外觀

不可否認的,人都是視覺性的動物,熱賣車款沒有一台是長的很醜陋的,也沒有任何一款車能夠以奇怪的外觀就能大賣,而大部分車款都漸漸的朝主流審美觀 "時尚" 來發展,漂亮的外觀和內裝幾乎是必備的 (至少車主自己覺得漂亮),同時也顧及別人的觀感問題!

4. 油耗 

高油價的現在,很多人都會將 "低油耗" 列為第一優先,但事實上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油耗還是排在滿後面的。低油耗最大的功用就是省錢,但如果車價高、或是高折舊、高保養費用或是有著極差的口碑或是妥善率,光靠低油耗省下的錢恐怕無法彌補其他的損失,最終都達不到省錢的目地。

5. 空間

很多東西可以改變,但空間通常是固定的無法改變。比方說您可以加價購買頂級款、就可以有更好的配備和性能,但空間卻是一樣大無法改變,因此空間上的考量應該優先於以下的因素。

6. 性能、其他配備等

這我就不多說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以上幾點有的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也因人而異。有人就認為,一定要安全性很好的車,才能有安全感。但對我來說,一輛不經常壞東壞西的車,就可以給我安全感了;一輛有很多安全配備但經常壞的車,依然無法給我安心、信賴的安全感。所以對我來說,我最看重的就是妥善率了 (除了價錢以外),而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項,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安全感的需求是甚麼,所以表面上你可能會看到有人買車只選 TOYOTA、有人只買進口車、有的只看安全配備,雖然大家的出發點看似不同,但其實都只是要先滿足自己的安全感而已。

我要再次強調口碑/妥善率在購買車輛上的重要性,很多人買車前都會上網做功課,想知道的還不是該車的"口碑"如何;相對來說,如果非常重視安全配備的人,則應該不需要上網查詢口碑,要的應該只是比較車輛安全配備的規格和價格。試問,如果發現很多人的使用經驗/口碑不好、該車經常故障、維修費用也很驚人的話,我想這輛車即使是安全配備再多的車、再便宜的車、性能再好的車、再省油的車、再省油的車、外觀再拉風的車,你能安心的去買車嗎?你敢每天放心的開車出門嗎?

另外一個情況是,只要車出問題,會因為心情煩悶又鬱卒、又要花費時間與精力處理問題,很容易就將車輛所有優點與買新車的喜悅給消磨殆盡,無論是幾十萬的國產車或是百萬名貴轎車皆是如此。這也是為何我自己會將妥善率列為預算之後的第一考量項目。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有人認為,"2B1A 等高級品牌之所以可以屹立高級房車品牌,安全性絕對是基本功,進而提升性能、舒適、豪華配備,才能豎立口碑、愈賣愈貴",但我不這麼認為。小弟認為品質/妥善率才是讓品牌屹立不搖的關鍵。雙 B 的確都很注重安全,但 VOLVO 或雷諾等也都是強調安全的車商,如果安全那麼的重要,為何 VOLVO 或雷諾的品牌就不如 2B1A 了?反觀世界知名品牌,無論日系歐系或美系車,都在品質/妥善率上有良好的口碑。

再說,如果安全性真的如此重要,開車時在車內戴一頂安全帽必定可以大幅增加安全性,那又為何除了賽車之外,卻從沒看過有人這樣做?看來,或許舒適性、方便性與 "面子" 的觀感問題,根本就還遠比安全還重要,您說是嗎!

[2012年02月05日更新]
一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以上的排序有沒有可以改進、更貼近現實的模式,發現有些地方還需要修改一下。

簡單來說,原本的排序為預算、安全感,然後才是外觀、油耗、空間等。不過我發現外型對於消費者來說,恐怕比原本預計的要來的重要。放眼世界車壇,基本上醜的車款即使品質再好也難以熱賣,而熱賣的必定是大家都認為好看的車款;相對的,安全但對消費者來說感受較醜的車款也難以熱賣,因此認定外觀的優先權應該在安全感之上。

但仔細來想,似乎不能把單一 "外觀" 列為重要考量的項目,消費者應該不會單純的只考量車的外觀,而是連同車的形式 (大小、幾門、幾座等) 都考量進去。所以,考量的項目應該是怎樣的車符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外觀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之一。當條件符合了以後,才來考慮安全感的問題。

因此,"買車選車的思考模式與決策過程" 的修正模式如下:
  1. 符合預算 (訂定出幾萬元以內的目標車款)
  2. 符合需求 (決定怎樣的車是符合自己的需求的,這包括車輛外觀、大小、幾門、幾個座位等)
  3. 挑選符合自己安全感來源的車款 (考量的方向有車的安全配備、品牌、口碑、妥善率等)
  4. 其他 (包含油耗、性能、操控、其他配備等)
[2012年05月23日更新]
最近在 01 討論區上和網友有比較多這方面的討論 (網址),我的主張是 "汽車也只不過是幫助人們移動至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主要的目的在於 "運輸(通勤)";而有的網友認為將人 "安全的" 送到目的地才是重點,如果如他所言的把安全上綱的話,恐怕不僅腳踏車、機車都不能算是交通工具了,大家買車也不能在買二驅的車了、必須強制買四驅車,而開車也要開始戴安全帽了...您說是嗎?

在怎樣安全的東西,如果無法移動就不能算得上是交通工具。網路上有那麼多的案例顯示,當車輛的品質 (妥善率) 出問題時,在怎樣安全的車,到最後還是會面臨被抱怨、被賣掉、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而這些車主的評價大多是 "我再也受不了了、忍無可忍";試問有多少消費者是因為前一輛車不夠安全而忍無可忍的換車的呢?

[2013年11月22日更新]
今天在01論壇上看到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在此提出來和大家分享。簡單來說,有位車主花了大約 191 萬買了台 Volvo CX60,但一交車就陸續出現疑似是安全配備的故障碼,之後車主只敢開舊有的 TIIDA 國產車出門,而新車只開了兩百多公里就進場維修三次/多天依舊無法修復。

這個案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故障的疑似是包含車道偏移系統的支援系統和碰撞警示系統,但基本上這輛車最主要的主被動安全 (大家最常提到的氣囊、ESP以及車體剛性等) 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光是這樣就足以讓車主感到 "心痛"、也讓女主人氣的要求換車。重點是,在這兩個系統未修復的情況下,車主反而比較願意去開安全性較差的國產車,但是理論上即便新車的部分安全系統故障,安全性應該還是遠優於國產車的吧!這又是另一個 "安全配備是不是消費者第一考量" 的案例。

討論內也提到有有關網路上評價的真假,其實個人認為就汽車的部分來說,大部分的負面評價應該都是真的。原因很簡單,一輛車數百萬元,如果有不實指控對車商傷害會很大,如有不實車商應該直接提告。尤其,網路上的發言與車主的身分、是否屬實等,其實比較容易調查;比照之前三星的行銷公司鵬泰抹黑其他手機事件比較起來,手機的售價低,手機主人也不需要登記,流通十分快速,如果提告單一消費者也有成本與觀感方面的問題。但車輛不僅單價高,且比較會有安全的相關問題,手機的則除了聽說有爆炸起火或漏電之外,比較沒有其他安全性問題,但車商很少提告,網路上可以見到很多的抱怨文、但卻先少看到道歉啟事。

猶記得最近的 VW 車系的 DSG 問題沸沸揚揚,代理商還發出這樣的新聞稿:
坊間若有非 Volkswagen 車主對於本公司所代理之車款有刻意散佈相關不實指控者,本公司內部亦已積極蒐證、調查中,對於相關不法人士涉及損害本公司及Volkswagen產品商譽之行為,本公司保留對該等人士採取相關法律行動之權利,特此鄭重聲明。
臉書上光是看到別人的文章跟著按個讚都有可能被提告了,更不用說網路上這麼多對於車商的指控和抱怨,難道車商會看不到、會不知道?難道消費著看了他人的評價會不受影響?如果真的是不實指控為什麼車商沒有動作?而車商面對不實指控卻沒有提告,是否有相對了證實了指控的真實性?

說了那麼多,我主要想表達的是,雖然每個人買車都有自己比較在意的地方,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對於妥善率的要求是會比安全配備還要來得高的,"安全配備" 的感覺比較像是一個議題/話題 (個人覺得是煙幕彈),但妥善率才是一輛車最根本、最重要的項目。雖然該位車主會買 VOLVO 車,應該也是很注重安全配備的消費者,但是新車部分配備故障期間,車主選擇開 TIIDA 而沒有開 CX60,或許嘴巴上說重視安全、安全配備的人,但心理和身體事實上已經做出了選擇,選了一輛妥善率較高、心裡比較信任、比較沒有疑慮、比較有 "安全感" 的車,而不是擁有安全配備比較多、安全性比較高的車!

[2013年12月05日更新]
今天又看到另一案例,該車主只買一年多就賣掉。其實不是針對甚麼品牌,只是與上面的案例類似,換車主要原因是妥善率方面的問題,而該輛車的問題與被車主抱怨之處,都與該車輛的主被動安全、車輛性能無關;換言之,和上面提過的案例類似,車主都是在車輛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換車的,在在地顯示對許多人而言,"妥善率或安全感" 實際上是比車的主被動安全配備還要來的重要的,相對來說,單純因為安全配備不足而換車的人 (車況極佳),可以說是極為少見。

[2013年12月31日更新]
今天又看到一個案例,該車只有變速箱漏油,而車主也認為該車主被動安全、外型、內裝配備兼具,而變速箱僅是漏油也並非故障,完全不影響該輛車的安全性和性能、操控表現,但問題發生後車主卻也有感而發的表示:
最重要的還是妥善率,妥善率不佳加上後勤維修體系有待改進的缺點,的確會讓人對這品牌逐漸失去信心。
的確,對於妥善率這件事情,每個人感受因人而異,但大部分的人其實都很重視但不自知,或是將安全配備視為自己安全感的來源,都是得等自己碰到問題後,才體會到原來妥善率才是自己的安全感來源 (我也是),所以希望看過文章的人,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當然,也可能有人反駁,同樣的邏輯,在沒有出車禍前可能不會體會到安全配備的重要性。但一輛車有上萬種零件,各項零件的設計和材質都要適當,而且還要不斷持續的保養和維護,一輛車才能夠正常的運作。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遇到妥善率相關的 issue 的機率,會比使用到安全配備的機率來的高,給消費者的感受也就跟著不一樣。

再者,安全性很難被量化和比較。雖然國外的進口車都已有詳細的撞擊測試,車輛的被動安全性是有撞擊測試數據可以被比較的,但是主動安全則無法測試和比較。換言之,消費者只能清楚的知道這些進口車撞起來大概是怎樣的,但卻不知道實際開起來安全配備所帶來的差異性有多少。再加上國產車的設計和用料未必與國外相同,部分車款則是台灣獨有,但全部都沒有經過撞擊測試,因此即便是跟國外一樣的同車型,也無法保證安全性能與國外的車有一樣的安全標準。

例如 VOLVO、SUBARU 與 M.Benz 等進口的中型房車,在撞擊測試中都拿下了優異成績,但這都是只撞擊後的結果,但許多安全配備 (也就是所謂的主動安全配備) 是在撞擊前就開始動作了,我想應該沒有人能夠說,相同的主動安全配備的功能和效果會是一樣的,即便每個車廠都有 ESP,但動作的原理和細部調教可能不相同,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簡單舉例來說,每輛車都有四輪剎車和 ABS 系統,但因為配了不同的剎車、輪胎以及 ABS 系統,車重也不同,結果就是每輛車的煞停距離和時間也會不同。

簡單的煞停距離和時間不同,當然 ESP 等防滑穩定系統動作的效果也不同。如同這個影片,測試了 Subaru Impera、VW Golf、BMW 1、Honda Civic,即便他們都有還算完整的主動安全配備,但在溼地上的測試結果卻很不同。在還沒有看到影片之前,又有誰能知道測試的結果?就目前來說,車輛的安全性如何完全依靠大家的口碑。尤其很多人會以車禍狀況照片來判斷車輛受撞擊的安全性如何,但問題是每場車禍的路況、速度、力道、角度和雙方車種都不盡相同,又如何單從車禍照片就斷定這輛車夠不夠安全呢?

也因此,"安全配備" 也可能會是個比妥善率更虛幻的感受,而如果在妥善率方面都沒有辦法先給消費者安全感的話,感受更虛幻的安全配備又如何能讓消費者開得安心?

最後,我要帶到我在另一篇文章 汽油車 VS 柴油車 中提到的經濟學理論,內容如下:
書名:生命中的經濟遊戲,第一章 誘因的力量
第17頁 - 政府開始強制駕駛人系安全帶、儀表板用軟材質等安全設計,法律還沒生效經濟學家就看出一種後果:汽車意外事故將會增加。主要原因是雖然車子變得更安全,卻誘使、鼓勵駕駛人開車漫不經心,意外事故反而增加。
第22頁 - 省油車可以減少汽油的消耗嗎?不見得,省油車降低了開車的代價,反而使人更愛開車。
經濟學有一個部分講的是人的天性,也就說是人們總是會因為受到誘惑而改變行為。在柴油車的省油與大扭力絕對是它的主要優勢,但在這樣的誘因驅使下,大部分的柴油車主也可能比以前更愛開車 (里程數變多)、也愛開快車 (車速變快)。不過保修卻不見得是柴油車的強項,隨著里程數增加保養維修費用也勢必增加,再加上柴油車價較汽油車高出不少、柴油油價與汽油油價差日漸減少、新款汽油車油耗也不斷精進的情況下,實際上柴油車主實際支出可能會比汽油車多,這或許也是柴油車主需要去克服的心理障礙 (不要因為省油而變得多開車,而是維持與汽油車一樣的心態,覺得有需要用車才開車)。
如果可以,誰會願意使用一個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機車絕對不安全,但它卻是很多人的選則,因為它的經濟性、方便性、機動性、低售價、低維護成本,誘使了人們犧牲安全、不畏日曬吹風淋雨的來使用機車。更有人說,台灣人命比較不值錢,寧願選擇熱門、品質較穩定的車款,也不願意購買主打安全、但其他部分可能較有疑慮的車款。說穿了,一定是有些益處讓人放棄更安全的選擇,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有些人 (八成就是汽車相關產業或品牌擁護者) 就是要講的好像沒買標榜安全的車的人就是笨蛋或不負責任一樣。

而同樣的道理,如果駕駛人開的是安全配備十足的車輛,難道不會誘惑駕駛人開的更快嗎?的確有人說,開車的人哪會去知道注意到該車輛有沒有 ESP、有幾個氣囊?不會去注意到也就不會去影響開車速度。這的確,但如果在開車前限告知駕駛輪胎磨到沒有胎紋了 (但事實上胎紋還很深),而且又遇到下雨,我想大部分駕駛心理還是會受到影響而放慢車速的。

Youtube 上已有數輛高級轎車在雨天打滑失控的影片,可笑的是,總是有安全配備的擁護者解釋這些車輛一定都是車主自行把 ESP 等防滑系統關閉、或是防滑系統剛好故障所造成的!無論這些論點這是否為真,也不去理會為什麼這些車主要在最需要防滑系統的雨天來關閉安全系統,而且還以過快的速度行駛,而我看到的是,每輛打滑的車車速全都過快 (最起碼都是影片中所有移動的車輛中速度最快的)!

我們再回來看看前段話的問句:如果駕駛人開的是配有更多安全配備的車輛時,是否會誘惑駕駛人開的更快嗎?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們老早就知道答案了!

[2014年09月01日更新]
今天我想談談有關 CP 值,但我先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在小孩出生前,曾和女王去拜訪住家附近的幾位保母,當然我們對保母的費用和做法在看過幾個保母後,心裡也比較有譜了,但還沒有決定要找哪位保母。過幾天,已有成功育兒經驗的同事剛好聊天時詢問到找保母的事情,我就提到有兩位看起來不錯的保母,有一位保母比較年輕、費用較低、且有保母證照,但感覺給人比較現實一些;另外保母是鄰居介紹推薦的,雖然年紀較大但很有經驗,不過因為沒有證照所以不能申請補助,等於她的費用會比較貴,所以我們還在考慮費用問題。我同事很訝異的說,你最保護、最心愛的小孩每天在別人手中,當然是要找有經驗、比較有愛心的保母,怎麼還要去計較幾千元的保母費!真的是一言驚醒夢中人,最後找的是比較貴但比較有經驗和愛心的保母,小孩也很健康、開心地長大。

我個人絕對是 CP 值論者,幾乎在買每樣東西,尤其是降價速度很快的 3C 產品,我最看重的就是 CP 值。以買 CPU 或 GPU 來說,我絕對是先做出一個效能 VS 售價的關聯圖表,然後挑選出線條中最突出者來購買,便可購得最售價較低但效能較高、也就是高 CP 值的產品。以智慧型手機產品來說,我最常買停產前的旗艦機。既然是旗艦機,外觀設計和規格上就不會太差,但又因為產品已經推出很久了,不僅售價很便宜 (也因為是在停產前買的,所以買的也是該產品的最低價) 且品質穩定;缺點是二手賣價較差,但因為是汰換率高的 3C 產品,除非購買的是最新最貴的機種,否則應該都不算好脫手,二手承接價錢也非常低。

我認為,買車和買手機、電腦不同。電腦或手機單價低、維修費低、無須保養、汰換率快、持有時間短 (據說手機的平均擁有時間為兩年)、而且比較沒有安全疑慮 (大概只有爆炸疑慮);但是汽車單價高、維修保養費用高 (光保養就可以買好幾台手機了)、擁有時間長 (超過十年很常見)、而且比較有安全疑慮。也就是因為如此 "CP 值買法" 恐怕不見得適合用在買車上。我認為買車和選保母有點類似,都是需要選擇一個比較安心、讓人信賴的選擇。以保母來說,我選擇的是其他人推薦 (比較有愛心和經驗)、比較貴、雖然沒有保母證照,但年紀較大穩定性較高、比較讓我安心的選擇。當然並非完全不去考量價格,但是會把比較 CP 值的這件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得比較後面。

我再舉一個例子,網路上有句有關房產的名言:千金萬金難買好鄰居 (或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此諺語強調居家環品質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惡鄰居經驗的應該更能體會,如果有個壞鄰居,所居住的房子即便 CP 值在高,也將大大影響居住品質,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要吃官司或認賠脫手賣屋。

我想,部分年輕的車輛買主可能會把買電腦、手機的精神用來購買車輛,比較各種車輛的 CP 值後購買 CP 值較高的車種。網路上有句名言:要講 CP 值那雙 B 的車都不用賣了,甚至連車都不必買了,因為機車、自行車的 CP 值一定比汽車還高;用 CP 值來衡量一部車,怎麼算都划不來。但是,汽車給人的安全感,甚至方便性(長途、載人、載物)、舒適性等都絕對遠比機車和自行車的高。

也如同壞鄰居的案例,即便買的是量高 CP 值的車,但如果三不五時就出現瑕疵、故障或需要維修,便無法給使用者安全感,如同壞鄰居三不五時就打擾居住安寧,讓居住者沒有安全感一樣。如果一輛車沒有辦法給消費者安全感或信賴感, CP 值再高也沒用;相反的,只要能給消費者安全感,即便售價高一些,對買單的消費者來說,就是最佳的選擇了;相對的,無論售價多高或多低,只要不被消費者所信任、無法給車主安全感的話, 給人的感覺是最差的車。

而事實也證明,只有極少數人能真的屏除品牌、妥善率、後續保養、折舊等因素,單純以 CP 值購車,因為具有最高 CP 值的勝榮汽車都已退出台灣市場了,證明 CP 值購車法並不是大部分汽車買家所選擇的辦法,因為大家在 CP 值之外通常都另有考量。

[2014年09月02日更新]
今天在 01 上面有一則標題為 "可怕的安全性,不要陷入迷思了" 的討論,主要是有一位網友買了輛賓士車給母親開,看中的就是賓士車的高安全性。但這輛車在路過休息站時,剎車系統的主要零件無預警的故障,幸好是在休息站發生而不是高速公路上發生,否後果不堪設想。

之所以提出這個個案,我想要凸顯的是,即便該車市已有頗高妥善率、高安全性的進口高級車種,但還是讓這對母子車主扎實體會到 "安全配備未必等於安全感" 的這件事。如同我上面提到過的,當出現妥善相關問題時,該車的其他優點也會被忽略掉;而當安全配備出現妥善問題時,該車將給人不安全感,這時再多的安全配備也難以挽回了消費者的信賴、信任感了。

並不是要為日系車打廣告,但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台灣、美國等國家,以高妥善率著稱的日本車能有高市佔率,而且市佔率高於更強調高安全性的車種,而且售價也並不比其他車系貴,甚至連有仇日情節的中國市場,日系車也有市佔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不過近日韓系車也有越來越好的口碑,售價似乎比日系車更加實惠,而且頻頻得獎,也是值得注意的方向。

[2014年11月16日更新]
以下我引言出在 01 上看到一些車主針對妥善率提出的一些感言。尤其第四個感言是在車輛安全性無損的情況下,便已經考慮換車了,也再次證實了妥善率之考量是高於車輛安全性的:
我現在改開日系雙田車大大鬆了一口氣,從沒為了零件故障問題進過保養廠,我現在才知我以前有多聰明,自以為會精算CP值,算到最後算死自己,光請假花費大量的時間進出保養廠 (還不見得修的好),外加修車費用和那個淒慘中古價,CP 值跟本有夠低。(出處)
大部分的人一輩子能擁有的車款不多,連買車都必須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真的是代價好大!小弟真的一輩子不能承受幾次啊…唉!(出處)
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對一般沒錢老百姓來說,妥善率是很重要的!想一想,他妥善率要是夠好,今天跟本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你也不用花時間在這邊打字發文不是嗎?零件耐用度好,妥善率就高!妥善率高,中古車價自然就好!(出處)
三年多前因為cp值的因素,選擇了1.8 tsi的 skoda octavia,但昨天dsg的問題發生在我在開市區的時候,現在已經把車送回廠維修。經過跟家人討論後,有了換車的念頭。(出處)
[2015年01月27日更新]
有位車主在2011年買了輛 VW 掀背車,2015年1月DSG變速箱發生故障,所幸還在保固內。以下我認為是車主的肺腑之言:
現在深深覺得對每天要用車的車主來說,妥善率真的是購車時的一大考量,車一壞甚麼事都辦不了,除非家中有兩台車,不然真的很麻煩 (出處)
最新消息:零件沒貨,或許一周以上都沒車用,呵~苦笑,改當通勤族,感覺想換車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了 (出處)
[2015年08月09日更新]
這是最近一篇在抱怨福特車輛的文章,節錄一些有關妥善率的網友經驗分享:
我當初會買是因為車的評價很高 也一直聽到已經沒問題了
心裡想 不會那麼倒楣遇到吧 後勤差沒關係 反正我懂車
但就是遇到了 而後勤差還真的是差到嚇到我
再怎麼安全的車妥善率差 比起來還更危險 (出處)
車真的是好車 好開好穩有力隔音好內裝優
但為啥所善率差成這樣 差成這樣一切就不好了 (出處)
二年前購入人生第一台新車7w,優秀的操控跟底盤的紮實,讓我感動流淚………
兩年過後‧‧‧‧‧車身抖動,變速箱咔咔聲及原廠的處理態度也讓我想流淚‧‧‧ (出處)
[2016年05月17日更新]
節錄一些有關妥善率的網友經驗分享:
Golf 真的是一台好車, 但是 DSG 的問題也讓我提早換車, 雖然那時我的六速濕式還正常運作, 但是為了安全提早換車了, 現在換日系車, 妥善率真的很重要!(出處)
這邊可以看出的端倪是,車輛的安全配備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變速箱,但變速箱的妥善率卻影響車主對於該車 "安全性" 的評價,也就是該車的妥善率降低了給車主的安全感。

[2017年05月08日更新]
節錄一些有關妥善率的網友經驗分享:
下部車不敢再選Volvo,我的Volvo賣給中古車行了,從此遠離維修不斷的煩惱 (出處)
我剛賣掉我的S60,也算是脫離苦海。開車三十年,全家加起來少算也換過十台車,就是Volvo讓人最痛苦。尤其不可預期性的故障,是最讓人不能接受的。也許有人說Volvo的車安全耐撞,但車不是買來撞的,更不應該是買來修的。(出處)
我覺得如果買一台品質NG的代步車然後要花很多錢或心思去養它~還要擔心它什麼時候顧路,那麼經濟效益就失去其目的了!(出處)
永無止境的修車,對BENZ徹底失望。里程才4萬KM,頻頻亮燈(尤其遇到下雨天,查一下版上好像也不少人有這困擾,也許是BENZ怕淋雨吧嘔吐),預約回原廠至少要等上半個月就算了,留車也只會插插電腦消故障碼?今年秋天保固到期前 應該會把車賣了 出處
品質 不可靠的車 = 不安全的車 出處 
講求CP值的消費者,但真的明白後才發現其實CP值並不高 出處

留言

  1. 這篇分析的非常好^_^,能否借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歡迎歡迎,也感謝您的肯定。

      刪除
  2. 分析的很中肯,觀察力更是厲害,把大部分人"最後出手的決定"和目前汽車"市占率"的根本原因講得很清楚. 網路上安全至上,駕控至上的人很多.但最後路上最多的車還是固定那些牌子.很重要就是你定義的"安全感"讓大家在固定預算下做出了選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肯定!

      其實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想幫助有計畫購車的買主思考自己的需求,不要被網路上強調性能、操控或安全等勸拜、勸開快車的文章影響,因為那不見得適合所有的人,應該先想清楚自己心裡的最在意的想法。

      刪除
  3. 回覆
    1. 感謝您的肯定!

      刪除
    2. 小弟近期有購車計劃,看了你的分析後,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車款需求。謝謝你

      刪除
  4. 謝謝您中肯的分析,非常受用

    回覆刪除
  5. 十分感謝您分析,非常有用! 但其中CP值一語, 定義比較模糊. 希望您可以稍為定義一下, 至少把"妥善率"排除在您的CP值定義外. 不然如果有人會把妥善率加入CP值評估, 那樣的話, 文章讀起來就怪怪的. 就如同其中一引文 "自以為會精算CP值...光請假花費大量的時間進出保養廠... 外加修車費用和那個淒慘中古價,CP 值跟本有夠低" 您所述的CP值, 就是該引文的第一個CP值(算錯了的CP值), 而非該引文的第二個CP值.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感謝您分析,非常有用! 但其中CP值一語, 定義比較模糊. 希望您可以稍為定義一下, 至少把"妥善率"排除在您的CP值定義外. 不然如果有人會把妥善率加入CP值評估, 那樣的話, 文章讀起來就怪怪的. 就如同其中一引文 "自以為會精算CP值...光請假花費大量的時間進出保養廠... 外加修車費用和那個淒慘中古價,CP 值跟本有夠低" 您所述的CP值, 就是該引文的第一個CP值(算錯了的CP值), 而非該引文的第二個CP值

      您真的看得很仔細,確實我所說的CP值都是沒有考量妥善率在內的。其實,各家汽車媒體在講CP值時多把妥善率排除在外,所以也會看到很多妥善率不佳的車款在他們口中變成了CP值很高的車。

      還記得早期GO車誌經常做出很讓我傻眼的車評 "CP值超高、你不選這輛車就沒車買了" 等等,但近一年來已經收斂了,完全看不到這些評論了,因為消費者看看了這些評論買了車,之後出了問題就會質問:"你當初不是很推薦這款高CP值得車,還說這台不買就沒車可以選了,但車子買了後卻經常故障甚至影響行車安全,你怎麼負責?"

      CP值很理所當然只考量Cost和Performance,不考量太多因素。但問題在於,汽車媒體所說的COST只是車的售價,但有很多COST是之後衍伸的,包含維修保養和折舊都是汽車媒體不會提及和計算在內的COST,甚至還有很多COST是隱性的,例如跑保養廠的時間、精力和機會成本等。而當消費者在妥善率出問題或是當車輛賣出折舊後,才注意到COST大增,這時高CP值車款可能變成低CP值車款。這邊COST的增加,雖沒有把虛幻的妥善率考量在內,但是卻能夠包含很具體的維修保養費用和折舊損失,而這些COST也絕對是部分消費者在買車就會考量在內了。


      所以,我認為或許可以把CP值可分為:

      初期CP值:只考量Cost和Performance
      後期CP值:Performance不變,但COST會加上折舊和維修保養

      汽車媒體和部分消費者考量的CP值是初期CP值,重視妥善率的消費者考量的CP值是後期CP值。

      刪除
  6. 謝謝精闢的分析 好奇的問一下 您是開什麼車 可以分享一下嗎 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肯定,我開的車是八代HONDA CIVIC,不過車是2009年買的,這篇文章則是2011年才開始寫的。

      刪除
  7. 你好 看了您的分析實在非常受用
    因為最近想買車 想請問是否方便問您一些問題呢
    感謝

    回覆刪除
  8. 您好 我是上面那封留言的網友
    若您方便幫我解答就太感謝了

    我的問題是想請問
    因為我現在本身剛換工作 需要每天通勤 又有了孩子
    才有了買車的念頭 但因為身邊沒有懂車的朋友
    網路資訊太雜太多 反而讓我搞迷糊了 而我又是超級新手

    本來一開始鎖定國產車toyota 打算買新車 因為評價好 又聽說省油我維修便宜等等

    但爬文後才知道 原來它是安全性最差的
    因為有孩子 所以我又開始覺得 乾脆心一橫 買安全性好的進口車 買二手中古 但又很擔心我不會看車 踩到地雷
    維修修到飽 而且這樣養車負擔很大⋯⋯

    後來查資料看到您文章⋯⋯
    我蠻認同裡面一句話
    車只是移動工作 主要是運輸 ⋯ 安全性跟人為其實蠻大關係 而且如果執著於要最安全 反而機車風險更大⋯⋯
    應已長遠來看 所以我又回到最初的念頭
    想找妥善率高的車 讓我不用擔心維修 半路拋錨 發不動等等⋯⋯

    但我對車了解真的很少 什麼是國產 日系 進口 我都不了解
    所以想請您幫我推薦適合我的車款 感謝

    我想要的車希望是妥善率高 省油 不要讓我時常維修
    維修費用便宜的 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抱歉實在很忙、而且文章和留言非常多,現在才回覆您。

      我不敢說我很懂車子,但是心理層面上,大家無非希望車子越安全越好、越不出問題越好、而且越便宜越好,但現實卻不是那麼理想。

      在此現實層面下,應該要捨棄哪部分作為犧牲,真的要看您個人的想法。如以交通為目的,而且也希望不要有太多的花費,那麼 TOYOTA 或 HONDA 都是評價不錯的車款,每款車都是熱賣,也沒有甚麼地雷。

      刪除
  9. 謝謝整理 by正要選車買的我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客氣,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

      刪除
  10. 很棒的分析文!
    但旁人的眼光,2B的光環,勝過妥善率或CP值,就算賣比較貴,大家還是買單!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說的沒錯,所以我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

      "不過以下應該比較適用於一般消費者,多金人士或家中有能力買兩輛車的人,恐怕就不太適用了。"

      如果是多金的個人和家庭,考量的恐怕不只會是預算和安全感的問題了,可能包含您說的光環(我認為比較偏向是虛榮心和給外界的觀感)考量甚至在預算和安全感之上了。

      刪除
  11. 非常感謝,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