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筆記型電腦?

因為工作和興趣的關係,接觸過很多種的筆記型電腦,主要以雙 A (ASUS、ACER) 和 IBM / 聯想為大宗,HP、TOSHIBA 等其次。很多人會問我要買什麼筆電,不過網路上的許多文章都只和挑選某些品牌或機型有關,很少是不分品牌的討論有關設計相關方面的挑選。
以下我就我的經驗做出一些的建議:

※ 散熱與出風口設計位置

目前大多的筆電出風口都已經是設計在左側或後面,但還是有部分機種是設計在右側。主要就是大部分的人是右撇子,出風口如果在右側很有可能在操作滑鼠時會感覺到熱氣。所以有關出風口的方向,我是建議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習慣來挑選,左撇子就挑出風口在右邊或後面的機種、右撇子就挑出風口在左邊或後面的機種。其實目前比較新的筆電大多已不會產生高熱 (通風良好的狀態下),但還是有不少高階機種因為執行速度快也會產生高熱。

※ USB插槽位置

USB不僅數量重要,位置更是重要。一般來說,個人認為 USB 插槽起碼要有三個,因為無論是任何形式的USB排列,多多少少都會互相卡到位置 (尤其是兩個接連在一起的USB孔),雖然未必會一次就使用到 3 個 USB 裝置,但常常會因為 USB 接頭比較寬而擋住其他的 USB 孔,變成你明明只用了一個 USB 卻佔掉了兩個 USB 孔的位置。

上下垂直相連的 USB 孔因為距離過近,很有可能插了一個USB裝置就很難再插另外一個USB裝置了。
而因為筆電的可利用空間有限,無法將所有USB裝置分的很開,所以許多筆電會在不同的邊上都設置 USB 插槽 (左邊、右邊或後面),除了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避免 USB 孔被USB裝置擋住外,不同邊的設計也可以讓使用者自由選擇使用哪個面向的 USB 孔,增加便利性。

目前大多的筆電多已設計水平的 USB 孔,且相位置也會相隔遠一些。基本上相隔位置越遠越好,因為左右相鄰然有可能因為位置太小而佔用到另外一個 USB 孔。
※ 觸控板位置

最近接觸到一些比較新潮設計的筆電,會把觸控板做的若有若無,非常美觀。而市面上似乎也已找不到螢幕 4:3 的筆電、似乎全被寬螢幕機種取代了,換句話說,現在的筆電都變得比較 "短"了,也意味著觸控板比以前要更接近螢幕,在打字的時候手掌很有可能會不小心觸碰到觸控板而造成輸入錯誤。雖然廠商也知道會有這個問題,所以推出了 "手掌偵測" 程式來減輕這個問題,不過就我個人的經驗,就算將手掌偵測調到最強,而我也儘量不要壓到觸控板,但是問題依然存在。所以建議在挑選筆電時,儘量選擇觸控板是比較 "低漥",或是離鍵盤比較遠的機種。

※ 鍵盤按鍵配置

個人任為鍵盤幾乎是硬體中最重要的項目,就好比汽車的方向盤一樣,太差的話就會覺得用起來沒有感覺。因此小弟鍵盤都只使用最熟的那幾款鍵盤,未必是最好的,但絕對不會是最差的。

建議可以先看看自己常用的鍵盤,然後再依照自己的習慣來挑筆電。以我自己所使用的桌上型鍵盤來說,原本完全黑色霧面的鍵盤,已有多處被我使用到變成光滑的亮光面。看這些光滑面的位置,就可以看出自己的使用鍵盤的習慣。

自己常用的鍵盤
本身來說,除了數字與字母外,光滑的按鍵有左下角的 CTRL、ALT、TAB、空白鍵的左半邊、DELET、BACKSPACE、和方向鍵等,但表這些按鍵是被自己經常大量使用的;特別注意在非按鍵的部分,在左邊 ALT 下方、空白鍵右半邊的下方,以及方鍵鍵上方都是完全光滑的,代表自己在打字時其實是會將手指或手掌、手腕放在這些地方休息和移動。

黃色區域是已經被完全模到光華的區域 (數字、字母、與方向鍵除外),代表著自己除了英文字母與數字鍵之外,還會習慣性的使用這些區域的案件或靠在鍵盤上休息或移動。
從上圖也可以看到,筆電觸控板的位置就是我手掌會很習慣碰到的位置,所以我就得更注意的注意筆電的觸控板了 (個人已將手掌偵測開到最大)。

當在挑選筆電時,除了注意筆電鍵盤的按鈕編排和自己常用的習慣是否符合,此外也要注意打字時按鍵是否會發生 "夾住手指頭" 的情況,因為有的筆電按鍵做的比較深,但按鍵的厚度同時又比較薄,所以就有可能會發生當按鍵按下時,手指頭的肉會卡到旁邊的按鍵,造成 "夾肉" 的情況,所以記得務必也實際打看看鍵盤打起來的感覺是否順手。

以下我再列出一些鍵盤可能會發生問題的地方。

Fn 鍵設在最左邊

※ 鍵盤 Fn 按鍵位置

一般桌上型電腦的鍵盤並沒有 Fn 按鍵 (Function),但為了控制筆電的某些硬體裝置,還是需要有這個按鍵。這個案件目前兩個主流位置,事實上大部分品牌的電腦會將 FN 鍵設在左邊 CTRL 鍵的右邊,不過也有一些品牌 (尤其是IBM/聯想的 ThinkPad) 會將 FN 鍵設在左邊 CTRL 鍵的左邊,換言之也是整個鍵盤的最左下角的按鍵,取代掉原本桌上型電腦鍵盤 CTRL 的位置。這樣的設計,對重度使用左下角 CTRL 的人來說,是會造成困擾的。雖然也有不少人說習慣就好了,但我卻認為應該是要筆電來配合桌機鍵盤的設計,而不是桌機和筆電鍵盤各走各的設計。
而這樣的設計會引發這樣的抱怨,其實 IBM是知道的!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就在他的 blog 提到,像他的手較小,所以在按 Ctrl + C 等的快速鍵時,會比較好按 (因為需要移動的距離比較短) 。不過也因為有些人不習慣 Fn 鍵在最左邊,較新的 ThinkPad 機種,已經可以在 BIOS 上把這兩鍵功能對調 (可以對調的機種名單)。但我卻認為這樣的做法有點本末倒置,因為即使是有手較小的人,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已習慣一般鍵盤較為開闊的按鍵距離,要再去習慣 ThinkPad 上變小的距離反而是有困難的。而就算 BIOS 可以修改,按鍵位置變成與實際不同,感覺很怪的。

IBM / LENOVO 的 ThinkPad 會將 Fn 鑑設在最左邊。
在內藤在正的 BLOG 裡,提到一個由聯想發起的 FN VS CTRL 的投票,讓網友投票到底應該是 FN CTRL 這樣的設計比較好,還是 CTRL FN 這樣的設計比較好,或是兩者皆可?可惜內藤在正將投票結果貼上部落格時,並不是最新最後的數據,會讓讀者誤以為大部份的人是比較喜歡原本 FN CTRL 的設計,但其實並非如此。
Fn 按鍵的位置投票,不過這是已經過時的投票紀錄
看看內藤在正的貼圖,僅有 1294 人投票,有 56% 偏好 FN CTRL、34%偏好 CTRL FN 、有 10% 的認為皆可。但這個投票到今天 (2011年2月26日) 的結果是,4409人投票,40% 偏好 FN CTRL、55%偏好 CTRL FN 、僅有不到 5% 的人無所謂。很明顯這個投票到最後已經有一面倒的情況,而從部落格中的意見反應可以得知,之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投 FN CTRL 是因為不少人都已經是使用 ThinkPad多年的使用者,這些人已經習慣了 FN CTRL 這樣的排列。

所以,除非您使是習慣 FN CTRL 的排列,不然這樣的排列真的是很令人不習慣。而對照我使用鍵盤的習慣,我是屬於會大量使用左邊 CTRL 鍵的人,就比較不適合買 FN 鍵在最左邊的鍵盤。

※ 方向按鍵的兩個角落的按鍵

一般來說,筆電的鍵盤鍵盤因為空間較小,所以多會在方向鍵的兩個角落 (左鍵和右鍵的上面) 安排功能按鍵,常見的組合有 PG UP 和 PG DN、或是瀏覽器的上一個網頁及下一個網頁 (常見於 ThinkPad )、有的則是沒有安排。在此建議挑選 PG UP 和 PG DN 的按鍵組合機種,因為在筆電中,未必方便使用滾輪捲文件或是網頁,PG UP 和 PG DN 會比覽器的上一個網頁及下一個網頁還實用。而覽器的上一個網頁及下一個網頁有一個問題是我經常經歷的,就是有時候會在網頁上填寫很多資料,若在還沒送出資料時誤觸了方向鍵旁的 "上一頁" (用筆電填寫資料時,有時候會想用方向鍵來移動填寫位置),所有辛苦填寫的資料就會都沒了。

方向鍵的兩個角落 (左鍵和右鍵的上面) 是瀏覽器的上一個網頁及下一個網頁
ThinkPad 有這個問題其實 IBM/聯想也知道,所以在比較新的機種中,還特別將上一個網頁及下一個網頁的按鍵改為橢圓形的、且降低按鍵高度和體積,企圖降低誤觸的機率。但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雖然可以 "降低" 誤觸的機會,但其實 "上一頁下一頁" 按鈕的使用率低,改為 PG UP 和 PG DN 將會比上下網頁還更為實用。

後來的 ThinkPad 已改為常見的 PG UP 和 PG DN 排列。

除了已不同的顏色增加辨識度外,也會以不同的造型出現。
※ 螢幕種類

一般面板比較熟之的可能有 TN, VA, IPS 這三個種類,又可能還會分 A、B、C 三個等級板,但實際上有在面板廠工作的人都知道,面板分很多種等級,根本不只 ABC 三種,甚至還有正A、AA、Z、N、U 規等級的面板。

而筆電上的面板等級呢?不知道,廠商跟本不會告知,消費者根本完全就不知情。而筆電的面板規格只會知道你它是什麼解析度、是否為 HD 面板、是否為 LED 背光、是亮面或霧面的,其餘的完全沒有告知。而一般單獨購買液晶顯示器會告知的對比、可視角、反應速度、顯示顏色數等,在筆電上幾乎看不到任何標示。

因為個人就有過慘痛的經驗,買了一台顯示效果比 Pentium 3 時代筆電還差的 HD 面板筆電,想拿去退貨卻又被告知,有壞會負責換貨或維修負責到好,但沒有壞的話抱歉不能退貨。所以,筆記型電腦的螢幕顯示效果恐怕只能親自看看實機,滿意了再買,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只看了規格感覺上 OK,買的又是國際大廠就放心的買了,沒想到很後悔...。

※ 螢幕解析度

這個問題也是比較早期的筆電比較有,現在的話好像都沒了,但我還是寫出來。一般挑選螢幕都會認為解析度越高越好,但太高的話在筆電上恐怕就不理想了,因為所有的文字都會變的很小,造成閱讀上的困難。而現在的筆電大多照著 HD 的規範走,似乎就沒有解析度會太高的問題了。

※ 喇叭位置

喇叭最常見的位置是在筆電的前方,也就是在手掌下方。而這樣的設計有有兩種,一種是喇叭直接鍵在筆電前方的垂直面上,而另一種是筆電前方會有往內縮的設計,因此喇叭就變成設計在斜面上,而前者的設計極有可能兩個手掌可能會嗚住本來就夠混濁的音效。所以有的設計在螢幕的下方,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是比較好的,但或許是成本考量,這樣的筆電並不多見。

※ 麥克風效果

這個問題早期的筆電比較嚴重,因為早期的筆電會將麥克風設計的離主機板很近,所以收因時很容易聽見筆電內運轉的聲音,使得該麥克風根本無法使用情同虛設,只能外接麥克風才可以使用語音功能。

後來的筆電大多將麥克風移至螢幕上方中間位置 (同時也是 WEBCAM 的位置),但這個問題並非就完全的解決了,因為筆電內運轉的噪音還是會隨著固體傳送至麥克風。所以你若有經常使用到以原設計之麥克風進行視訊或語音功能,建議還是要實際測試看看麥克風的收音效果比較妥當。

※ 獨立按鍵

以下幾項筆電裡常有的獨立按鍵配備,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也可以優先挑選有以下會經常使用到的配備的筆電:
  • 獨立音量按鍵 (大小聲、靜音)。
  • 獨立無線網路或藍芽按鍵。
  • 獨立電力模式切換開關。

相當實用音量獨立按鍵。

※ 其它建議

以下幾項筆電裡常有的配備,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優先挑選有以下會經常使用到的配備的筆電:
  • 免開機 USB 供電
  • 記憶體加到滿
    根據小弟的觀察,在使用筆電時,一般的情況下 CPU 使用率都很低,反而記憶體的用量幾乎都載滿載的情況。即使是桌機+XP + 2GB 的記憶體,小弟覺得也只是堪用,更不用說要使用 VISTA 或 WIN 7 的筆電了。記憶體在筆電硬體的花費已經是相對的便宜,所以預算可以的話,小弟會建議將記憶體加滿 (2BG 記憶體大約一千元左右)。

留言